弘護一體 佛陀志工
─認識華藏淨宗學會─
導師悲心 眾志成城 開演華藏弘淨土
視聽圖書 弘宗演教 篳路襤褸十寒暑
科技弘法 不遺餘力 敦倫盡分二十載
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深信切願淨業成
一、末法時期 淨土成就
佛陀教學,善巧方便,隨眾生根機,應病與藥。佛在《大集經》中告訴我們,「正法時期,戒律成就」,佛滅度後的第一個一千年,此時期教法住世,依教法修行,持戒就能證果;「像法時期,禪定成就」,佛滅度後的第二個一千年,此時期雖有教法,但單靠持戒不能證果,還需要修定;「末法時期,淨土成就」,末法一萬年,此時期眾生,根機漸次低下,加上外有誘惑,內有煩惱,因此,想要修行證果,愈來愈困難。佛陀慈悲,為生在末法時期的我們,指出淨土這條明路,一條「萬修萬人去」的歸路。
二、念佛法門 極樂歸舟
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,講經三百餘會,幾乎每一會都提到淨宗的殊勝,因為這是超凡入聖之捷徑,所以,古德稱淨土宗為「徑中徑又徑」,是修行證果最穩當、最快速的一條道路。
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,最後都匯歸到《華嚴經》,而《華嚴經》末後則以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足見極樂世界是修行最圓滿、最究竟之皈依處,而淨土法門則是整個《大藏經》的歸宿。
善導大師說,「如來所以興出世,唯說彌陀本願海」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示現成佛,就是為了把念佛法門介紹給眾生。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亦勸導我們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」。淨土法門,以念佛為宗旨,以一心不亂為目標,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。
三、淨宗學會 眾緣和合
中國自古以來,念佛共修的道場都稱為蓮社,現代人看到蓮社、寺院,都把它當作宗教,都認為是迷信,產生很大的誤會。二次大戰後,夏蓮居老居士提倡「淨宗學會」這個現代化的名稱,目的就是希望消除社會大眾對於佛教是迷信的觀念。
有鑑於此,老和尚每到一個地方講演,就勸大家成立淨宗學會,現在全世界大約有一、二百個淨宗學會。各個淨宗學會雖然人事、行政、財務各自獨立,無隸屬關係,但弘法利生活動則互相支援,且修學的方法及宗旨都是一致的,都依淨土五經一論。
四、視聽教學 廣利眾生
老和尚一生學習釋迦牟尼佛,從事講經教學工作。早年居無定所,隨緣度日,講經場所都是透過在家居士到處租借,環境雖然困厄,但是講經教學從未間斷。後來聽眾逐漸增多,合適的講經場所租借愈來愈困難。一九六八年韓鍈居士集合大眾的力量,在台北景美買了一層公寓,立名「華藏佛教圖書館」,由韓鍈居士擔任館長一職,負責會務運作,後來更名為「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」,是因有旅居美國紐約同修欲啟請老和尚講經說法,但因當時老和尚出國不方便,所以購贈錄影機給圖書館,錄製講經過程,此後老和尚除現場講演外,並採用錄音、錄像方式,透過電視、廣播傳送教學內容,錄製錄音帶、錄影帶廣為流通,使國內外更廣泛的大眾都有機會聽經聞法。
五、科技弘法 重在實質
一九九七年三月韓鍈館長往生,周年後,華藏會址遷移至台北市信義路四段,此處由多位在家居士發心出資購買。並於一九九九年正式向內政部申請立案成立社團法人,由上悟下道法師擔任第一任理事長,帶領會務的運作。
悟道法師遵循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的教誨,對於十方供養,不用在建設道場上,而是運用在光碟與經書的流通,並力求法寶品質精緻化,免費與大眾結緣,這也是報眾生恩最好的方法。
初期會務以法寶流通為主,後應眾生需求,開始製作老和尚及當代諸善知識講經之影音光碟及著作等法寶,並成立網站及網路佛學院,以科技弘法方式,提供更便捷的修學環境。
雖然科技日新又新,然而學會會務之運作,仍將秉承佛陀教法及老和尚教誨,躬行實踐「重實質不重形式」之原則,以充實弘法利生內容為主,祈望普利眾生,同霑法益。